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与快递产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15-2016年两年快递业务量增长幅度连续超过50%,其中同城快递营业额增幅2016年1-9月统计为41.4%。上海在全国城市快递行业业务量排名第二,仅次于广州市。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生活消费习惯的改变,土地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力数量减少和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高,多种因素将共同推动消费增长点继续偏重于电商的特征,而快递行业仍会在今后15年的劳动力减少周期内持续保持增长特性,城市物流快递产业是比较明显的朝阳产业,第三方物流、无车物流、数字快递集散中心等新的模式不断涌现。但物流行业的竞争对降本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发展理念的回归,也对城市交通行为参与各方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物流行业节能减排需要从微观、宏观两方面着手:微观层面,主要是车辆配置;宏观层面,要优化物流体系。在城市物流行业中,重要的成本构成有人员、仓储、运输成本等,其中城市物流的核心载体是各类运输车辆,物流车辆的运能与运营效率,对物流快递业的效率影响明显。
在微观层面,2015年上海市汽车总量430万辆,一般情况下,货运车在市区内全天行驶时间8小时,而其他乘用车市内全天行驶时间为2小时(平均),因此单车货运每天对PM2.5贡献是乘用车的4倍左右。有研究认为,汽车行驶时的尾气、以及间接形成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和土壤尘对PM2.5的贡献一般达24.5%-29%。上海市区内货运车辆对PM2.5的贡献占比按照货运车平均运营时长估算,达到9.4%以上,也就是说,货运物流的实际排放约占汽车尾气总排放的32.4%,接近1/3。因此,从治理难度和效果而言对货运车的治理更容易产生明显的效果。采用更多的新能源物流车无疑非常必要。目前新能源物流车在广东、浙江、江苏都有较为明显快速的发展,顺丰、中国邮政、菜鸟等领先物流企业都通过租赁或外包模式采用新能源物流车运力,已经通过了10个月以上的实际运营检验,正在迎来一个高速的增长期,这正是上海利用自身城市管理与产业优势后来居上的时机。
在宏观层面,城市物流快递体系缺陷导致的效率低下,对交通和排放起到负面作用。现有城市物流体系,除顺丰等行业领先的公司之外,在城市多采取三级配送(城市中心——分中心——区块中心(快递点、店)——客户)的模式,市内物流的时间往往较城际物流时间还要长。这种多次转运模式在低效的同时,自然也增加了无效不必要的公路运输里程。相对于顺丰的二级配送(城市中心——分中心——客户)模式,理论增加了1/3的吨/公里城市道路压力,加大了道路拥堵,从运输排放和拥堵促进再增加拥堵造成的排放两方面起到了双重负面效用,这一体系结构需要优化。 各城市对物流快递行业的中心规划比较关注,土地和交通规划尚能符合时代发展。在交通管治方面通过宏观的地方政策、限行、牌照等手段来进行引导治理,但从城市物流快递行业的顶层设计方面,包括智慧平台管理,运力运能的分配统计与优化,城市网格物流的规划设计,动态监测,道路流量的因素统计,城市道路时段分配调度等,在全国都还比较落后,已经不适用于智慧城市时代的发展,亟需进行顶层规划与管理。
为此建议:
1、支持建立城市新能源物流车运营企业。支持社会企业、民间资本投入城市新能源物流车的运营和租赁,并在税收、政策等多方面予以扶持,协助协调政府与社会资源,加快产业推进,促进新能源与现代物流行业的共同发展与产业升级。
2、对新能源物流车运营企业予以政策与产业支持。协调相关部门,对新能源物流车给予产业促进政策,对新能源车按照充电量、运能、运营公里数、购车品牌与成本等多个方面综合考量,从节能、减排、产业促进方面,予以地方性补贴,包括购车补贴、运营补贴、充电补贴、产业促进基金支持等产业支持政策,并促进新能源物流车的配套建桩工作。对新能源车运营企业在运营租赁牌照、地方牌照获得,另外,对新能源车予以路权(例如非特别敏感地段24小时通行),停放便利(例如非特别敏感地段路边停车2小时以内不罚款)予以支持。对黄标车加快加紧取缔、查处扣押。通过政策引导,对主动淘汰电三轮、燃油车的企业予以补贴优惠,定向用于置换新能源物流车运力,通过“红包”模式的物联网时代手段,通过时间红线和柔性引导手段,加快促进新能源物流车向市场的投放速度。
3、政府主动作为,对新能源物流车的投放运营进行支持。协调地方快递行业管理机构(邮政局),物流行业协会、快递行业协会等,为企业搭台,结合政策宣贯、政策引导,促进企业之间供求信息互通,产业链关系的建立。促进协调多部门联合制定产业政策、促进政府的快速发布、推动对新能源企业的定向支持,为规模企业提供政府背书、融资便利、园区便利等资源,落实招商政策。
4、与企业共同建设建立新能源物流车的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政策支持,得到新能源物流车经营企业配合,以企业建设、政府补贴或分担费用的模式,建立本市新能源车的智慧管理平台,对这一新行业从建立开始就推动有效的智慧化管理。平台大数据在“云端”进行企业与政府共享,通过对运营数据的全面掌控,进行有效的大数据分析与政策落实,企业的运营补贴可以通过大数据的运营数据统计来发放,节能减排的效果有量化的依据,交通治理的效果有明确的数据指标。通过新兴产业的促进,同时建立智慧管理平台,这比对存量的集约管理难度小得多,成本也是非常低的。
5、推动城市网格化物流与便利点的建设。政府可以考虑协调政府掌控的公共停车场、城市地下空间、国企停车资源,和物流企业、新能源车运营企业共建城市网格化物流点,通过充电、配送、收货一体化,实现城市两级配送体系的建立,从而大大优化目前的快递行业城市物流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与人力资源需求、降低排放和拥堵,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正向收益。



